视听圈的又一延伸赛道——视频彩铃已拉开大幕
视频彩铃火了。
5月份笔者写《重获新生?当彩铃业务也跨入视频赛道》这篇文章时,远未想到会受到这么多业界人士关注。有不少读者找了过来,询问视频彩铃业务的相关情况,这其中大多都是视听圈的资深玩家。他们或是内容提供方,或是技术支撑方。在兼顾大屏业务的同时,他们已经在试图寻找新的内容/技术变现渠道,开拓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视频化后的彩铃业务确实是一个可操作性极高的产品形态,一个全新通话等待场景的诞生,一定意味着新价值的应运而生。但价值的挖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就目前而言,视频彩铃还存在不少“硬伤”。
最近几天,笔者深度体验了三大运营商的视频彩铃产品,详细查看了视频彩铃内容库,也尝试自己上传了DIY视频彩铃。总体来看,有亮点也有槽点。亮点有待深挖,槽点有些致命。
致命槽点
究竟什么是视频彩铃?
视频彩铃是通信运营商VoLTE网络下的的特色业务,用户在VoLTE网络下拨打语音电话,主叫方在电话接通前可以看到一段由被叫方预先设置好的短视频内容。无使用门槛,无流量费用,只要开通业务即可使用,是音频彩铃的升级版,也有望再次取得当初音频彩铃创造的辉煌业绩。
但,前路漫漫。先说说困难。
首先,语音通话量下滑。视频彩铃只有在用户双方有通话需求的前提下才有存在必要,但据工信部统计,上半年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10740亿分钟,同比下降10.3%;固定电话主叫通话时长完成498亿分钟,同比下降18.9%。移动互联网时代,拨打电话早已不再是社交互动的第一选择,微信等应用软件正在蚕食传统通信业务市场。
其次,终端受限。目前除苹果机型外,大部分安卓手机均可支持视频彩铃业务,但事实上苹果手机用户在中国也占有不小的市场。此外,仅新上市的安卓手机才能支持高清全面屏的视频彩铃业务。终端还未普及,意味着市场局面很难真正打开。
不过6月24日,中国移动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牵头提案,5G+视频彩铃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等助推的《移动智能终端支持视频彩铃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行业标准正式通过全会评审并成功立项,业界迎来首个终端技术行业标准。
但还有更大的难点,三网未通。视频彩铃业务目前暂不支持异网互通,不同运营商网络间目前仅可听到音频彩铃内容。也就是说,倘若开通视频彩铃业务的为中国移动用户,那么只有同为中国移动用户拨打才能看到视频彩铃。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视听圈入局者不乏,但用户端接收到的相关宣推却寥寥。因为用户量是运营商的核心资产,在携号转网正式启动的当下,担心用户流失是运营商的踌躇点。
如果大家仔细查阅运营商关于视频彩铃的宣推文章的话,不难发现几乎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中国移动(移动咪咕)的声音,鲜少听到来自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声音。尽管沃视频上专门为此设置了一个推荐入口,但内容体验还有待提升;天翼超高清上则无相关内容推荐,想要深度体验,需要下载专门的爱音乐APP。也就是说,尽管三大运营商都认为视频彩铃业务有巨大的价值空间,但目前真正在大力推广的,主要是中国移动。
这一方面在于业务上线时间,中国移动于2018年3月就上线了该业务,中国联通于2019年10月上线该业务,中国电信则于2020年上半年才上线该业务;但更关键的点则在于三网未通,中国移动在移动用户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近9.5亿移动用户是他的基本盘。不过目前三大运营商正在推进视频彩铃的互联互通,而在此之前,视频彩铃永远不可能成为“爆款业务”。
更可况,固话也未通。固定电话目前不支持设置视频彩铃,但企业客户的客服电话其实是很大一片待挖掘的B端市场,甚至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音频彩铃的“忠实用户”。
标准制定、网络研究、终端协同等,都是横在视频彩铃发展壮大路上的拦路石,只有清理掉这些拦路石之后,才能真正进行视频彩铃的价值挖掘。
深挖亮点
尽管目前谈视频彩铃有“巨大价值空间”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总归要铺了路,才知道能走多远多宽。毕竟5G时代,当彩铃可视化之后,将运营场景化、内容定制化、功能互动化等跟上,基于运营商个人用户和企业客户的覆盖规模,确实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即使是目前这样一个“硬伤”还未解决的当下,中国移动今年3月已宣布视频彩铃用户破亿,中国联通今年5月也宣布视频彩铃用户破千万。而和运营商流量业务增量不增收的窘境不同之处在于,视频彩铃确实给运营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笔者获悉,在中国移动某省上百万的视频彩铃用户中,有80%的用户都是付费用户。目前彩铃业务基本采用包月产品形态,各省资费主要从6-9元/月不等,但也有套餐捆绑销售,如推广期新开卡用户,部分省份运营商会免费赠送彩铃服务。同时,各省也都在积极进行跨界合作和产品创新,在基础资费之外,推出省内自有的一些增值服务包。
就算很难再现当初音频彩铃创造的辉煌业绩,天生自带个人、企业、广告三种典型商业化落地场景的视频彩铃,随着用户数的持续增长,商业价值依然可期。
过去的半年中,视频彩铃的各种玩法层出不穷。如突发事件,和官媒合作在抗击新冠肺炎时期推出视频彩铃防疫专区,将科学防疫知识广泛传播;如政策宣传,和税务局合作推出税收政策相关视频彩铃,作为政府“两微一端”的延伸;如综艺合作,推出热门综艺的视频彩铃专区,成为宣传推广的另一渠道……
不过就现阶段而言,最热门的视频彩铃类型主要来自三大类:首先是明星相关,idol效应带来的粉丝经济目前在视频彩铃业务上已得到充分体现;其次是风景相关,在中老年用户中,将当地某景区风光片设置为视频彩铃的用户占很大比例;最后就是企业定制,“可视化名片”对于企业品牌营销,乃至业务、产品营销都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但其实细品一下,不难发现这三大类依然止步于过去音频彩铃的可视化体现上,对于5G时代的创新玩法挖掘不够,而在高清化、沉浸化之外,更具想象空间的是AI、AR等新技术的赋能。
而在这些新玩法的挖掘上,一方面运营商纷纷推出激励补贴政策鼓励创新,如中国移动的“万众视频彩铃创作大赏计划”,中国联通的“‘海纳’内容创作计划”等;另一方面运营商的合作伙伴们也早已行进在探索的路上。
案例分享
为了让视频彩铃的内容更加丰富,运营商们现在正在广结盟友,许多大视频圈的内容/技术服务商们都加入了其中。
譬如5G+超高清应用技术平台4K花园,基于在超高清内容领域的积累,从实景拍摄、动画包装、视频内容创意等方面提供优质超高清视频彩铃。
4K花园超高清视频彩铃
《花丝孔雀》
譬如IPTV/OTT/DTV运营服务厂商道然,基于在戏曲、音乐、绘本上的IP资源积累,邀请戏曲名角拍摄戏曲类的视频彩铃,推动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
道然视频彩铃
《豫见河南》
再譬如专注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科大讯飞,基于在AI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出了一系列定制化内容。如AI拜年+家乡代言活动,AI智能换铃体验计划(24节气、星座、节日等换铃包)等。同时,科大讯飞还提供语音合成能力,即用户直接输入文本,科大讯飞可根据文本生成一段视频彩铃内容。
AI拜年+家乡代言活动
而在创新玩法方面,在主叫用户的呼叫等待界面,科大讯飞又推出了“1#”功能,可直接复制被叫用户视频彩铃,起到了引导新用户开通业务的作用。
按1#设置彩铃
此外,科大讯飞还在探索在视频彩铃中引入AR、VR技术,实现视频彩铃场景化定制,满足用户创造性需求,如近期推出的“彩铃接听助理”,将用户形象制作为虚拟主播,在通话等待场景下,也营造了趣味性的交互场景。
科大讯飞“彩铃接听助理”
科大讯飞携手墨迹天气推出AI天气彩铃
总的来看,从大视频赛道切入视频彩铃业务的玩家们已着实不少,他们各自基于自身的核心优势与能力,为运营商的视频彩铃业务提供特色化服务。
就像音频彩铃时代曾激活了草根内容生产,为音频内容产业带来过可观的商业繁荣一样,在属于5G的视频彩铃时代,充分调动高清化、沉浸化、社交化、个性化的视频内容,也将给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带来商机。
而视频彩铃的路究竟能走多远多宽,完全有赖于参与各方所提供的内容和服务是只满足了用户的短期尝鲜,还是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
本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